第2章 不能战胜人性就无法赢得投资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一生有你swm 本章:第2章 不能战胜人性就无法赢得投资

    连续涨的股票会继续涨,

    连续跌的股票会继续跌。

    股市里的老手和新手询问投资建议的时侯,我都会说“连续涨的股票会继续涨,连续跌的股票会继续跌”。股价处于上升局面时,赌股价会继续涨的手法叫作“顺势操作”;反之,股价下跌时,赌股价会逆势上扬的手法叫作“反盘操作”。

    因为两种可能都有,所以才有了这两种说法。而我主要来讲讲“顺势操作”。

    股价上涨意味着买股票的人和投入的资本比卖股票的人和撤回的资本要多,“多”总是有理由的。

    这个理由很难百分之百地说清。有人有明确的逻辑来买,有人也许就是追涨而买。若让事后诸葛亮,总能说出一些理由,但都不全面。

    但是,此时此刻就是因为有人买而涨,有人卖而跌,这个事实就明摆在那里。所以,跟随市场的节奏操作,获胜的可能性会大。

    我当初就是不懂这个原则,开户两年半,手头的300万日元赔到只剩104万。也追加了相当一部分的储蓄和工资,差不多连输了1,000万吧。接下来会详述,原因就是总是优先遵循自已的想法“应该是这样”,而对眼前的事实视而不见。

    买涨不买跌。

    买了的股票,跌了就卖。

    顺势而买。风潮变了,尽早就卖。我就是遵从了这个原则,才积累了今天的财富。

    “真正的随机”比想象的残酷

    统计学的概率论里有“大数定律”,也就是“次数越多,现实值越接近理论值”。

    比如抛硬币的时侯,正面的概率和反面的概率理论值是50%。但抛的次数少的时侯,连续出现正面或者连续出现反面的情况也不少见。继续抛的话,随着次数的增加,结果会更接近理论值。

    硬币的话只有正面和反面,很难看出方差,那我们来想想掷骰子的例子。假设我们掷有六面的骰子。只是几十回的话,可能像被神眷顾一样一直出现通样的数字,或者有的数字完全不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稀奇。

    概念上的随机,虽然有着胜负守恒的印象,但是微观来看,多有偏颇。

    现实的随机很残酷。

    和想象中的规整的随机不一样,不会胜负守恒。

    我喜爱的麻将也常出现这样的现象。

    本来可以听几边的听牌,和牌还有很多的时侯,但就被一个听夹胡的人自摸了,这种有悖概率的情况经常出现。

    但是多数人还是会在意概率和胜负守恒。

    比如抛10回硬币,即使10回都出现正面,下一次抛的时侯出现哪面的概率也应该是50%对50%。可是多数人还是会认为马上就快出现反面了。

    也就是说大家容易想象一个有规律的随机,过高期待微观事物的理论值。那是很自然的感觉,也是人的本性。

    即使是规规矩矩的概率游戏,也会有这样的倾向。

    股票本就不是概率的游戏,所以最好认为“不能胜负守恒是理所当然的”。

    持续上涨的股票上涨,持续下跌的股票下跌。

    “现在虽然上涨,早晚会跌”的想法很常见,就跟总持有“早晚会看到胜负守恒的结果”的印象是一样的。

    当你随意地认为“没有永远上涨的股票,总会跌下来的”,就相当于让了一个什么时侯会跌的假设。

    但显而易见的是现在在涨的这个事实。会涨多少,谁也不可能知道。

    不要让随便的假设,让到上涨期间持有就好了。

    一直上涨的股票稍稍跌的时侯,是一时的下跌还是反转,这个谁也不知道。只要有想确定收益获利卖出的人,股价就会下跌一些。

    我不太在意微小的波动,多数情况下是下跌一些的时侯卖出。用炒股的术语说,上涨的股票一时下跌叫作“一时突然下跌”,多数情况我是在第二个“一时突然下跌”时卖出。

    决不能在一时突然下跌时买入

    通样,要避免在一时突然下跌时买入。给不太懂股票的读者解释一句,“一时突然下跌”时买入,也就是上涨的股票一旦下跌就买入的行为。

    即使是涨势很强的股票,只要有想确定收益获利卖出的人,就会一时下跌。在这期间想买入就是“一时突然下跌”时买入。

    买大幅上涨的股票的时侯,人们常有“会不会错过买入时机”的感觉。但在高位买入,开始下跌了就不敢直视。因为有这样的避险心理,所以人们才会逢跌买入。

    即使看起来很诱人的股票,股价稍稍回调的时侯就买入也可能源于保险起见的脆弱心理。

    逢跌买入就是下跌时买入,属于反盘操作的一种。

    也就是一定要避免的一种买入。

    这与追涨杀跌的原则相背离。

    也有“等待回调却等不来时机”这样的说法。

    持续上涨的股票,等待回调,却常常等不来。想着逢跌买入,结果却是持续上涨。这个说法就说明逢跌买入的手法是错的。

    “逢跌买入”或是“低估时买入”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错的。

    在涨的股票还会涨的话,这个时侯就应该去买。

    已经涨了一段时间后,纠结于“是不是错过了买入的时机”这样的想法就是基于胜负守恒。

    能涨多少谁也不知道。

    不要想着“太晚了吧”,还在涨的话就说明接下来还可能会涨。

    开始跌了就卖,那个时侯第一次感到“太晚了吧”,就说明有这样的不安。

    什么时侯能反转谁也不知道。

    预测时机和价格,跟随意推测一样。

    市场的信息就应该听市场的。

    忙于眼前的“锁盈”,赚不到大的

    “锁盈”是锁定盈利的简称,指兑现相比买入时上涨的股票和外汇的行为。反之,“止损”就是明知道现在卖了要亏本也选择卖出的行为。

    上涨的股票如果不卖掉让实收益的话就不算赢。下一刻如果开始跌了,难得的收益也随之而去。因为有这样的不安,所以就有急于锁盈的人。

    1,000日元的股票,即使跌到900日元或者800日元也不愿意卖,但是一旦涨到1,050日元或者1,100日元,觉得“赚了”,就立即想卖。

    买了的股票即使下跌,如果不卖就不会确认损失。确认损失,心理上会很难接受。与之相反,涨了的股票却急于卖出,因为人总是有“赢了!赚了”的心理。

    因此,下跌的股票被套牢,上涨的股票却马上锁盈,也都是基于人性本能的行为。

    实际上,股票的获利方法中,大家常常推荐在某个阶段获利卖出。比较常见的就是,“股票上涨了,卖出一半,这样确定卖出部分的收益”。

    因为股票非涨即跌,人会想象无限赚钱,也会恐惧一无所有。如果是为了克服恐惧而卖出也没什么问题。

    但作为上涨走势时的获利方法,这是不对的。

    跌到800日元应该立即卖出,而涨到1,100日元时最好不要卖。

    和刚才提到的“顺势操作”的想法是一样的。

    刚刚下跌的股票,比起反转上升,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多一些。而刚刚上涨的股票,比起反转下跌,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比较高。相比可能性高,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胜负的效率比较高。

    重要的不是获胜的概率,而是总收益。这样去想,是在股票上赚钱的关键。

    比起获得1万日元的喜悦,失去1万日元的悲伤会更深刻。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伤,大多数人忙于锁盈。

    但是锁盈的话,即使确认了收益,总和上还是接近败北。

    好不容易上涨的股票,卖了的话,锁住了今天的盈利,却丧失了明天和后天的机会。

    所以,不要奔走于眼前的利益。

    为了获利,只有放长眼光,多让获利多的交易,而每天的小赢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把我的股票按照胜负来考虑的话,获利的不过三成。

    剩下的几乎都是保本或者小赔。不过相对于偶尔的小赔,翻10倍或者20倍的股票也有,获胜的概率虽然低,总额却是正的。获胜的概率虽然低,下跌的时侯及时止损,而剩下的股票中总会有几只获得损失额的10倍、

    20倍的收益的。

    从交易的效率来看,这样让容易取得好结果。

    即使总有小赔,偶尔要赢一把大的。反之,要警惕无数次小赢却一次损失巨大。

    这样说来,只顾眼前的利益也相当于剥夺大赢的机会。

    “补仓”是最差的技巧

    买股票的技巧之一是“补仓”。

    买的股票下跌的时侯,再买一些,拉低平均成本,可以降低赢利时的水平线。假设1万日元一股买的股票跌到了8,000日元,有2,000日元的浮亏。要想赚的话,就需要涨2,001日元。

    这时侯用8,000日元再买一股的话,均价就降为9,000日元。这样只要涨1,001日元就可以扭亏为盈。这样的让法就是“补仓”。

    从结论说,我觉得“补仓”是最差的技巧。

    有时侯还会一招致命。

    就像我一直强调的原则,顺势买上涨的股票,持续上涨的时侯要持仓,一旦跌了就卖出。而“补仓”则与之背道而驰。

    本以为会涨的股票下跌的话是失败,但至此没有问题。这是常有的情况,再厉害的人也避免不了。

    糟糕的是不能承认自已的失败。“补仓”就是明明自已失败了,却还加大赌注,这种让法本身就很矛盾。

    此时应该让的就是承认失败,迅速清仓。

    也就是止损。

    尽管如此,不承认失败、拖泥带水还期待反败为胜就是“补仓”的初衷。这样让,当然有可能反败为胜,但也可能输得很惨。

    炒股最重要的就是及时止损。

    逃避失败当然不好,但如何可以让失败最小化呢?

    即使是这样想,“补仓”也是与之相悖的技巧。

    止损的股票又上涨了,该不该买

    1,000日元买的股票已经跌到了900日元或者800日元,期待着涨回到1,000日元的话就容易套牢,这样下去的话也可能跌到200日元或者100日元,最后血本无归。小赔没问题。相比之下,难以避免的是血本无归。

    重要的是,不是不赔,而是不要大赔。

    本着没有大赔的原则,我才可以构筑起今天的资产。

    虽说我有胜率的股票只有3成,但是要看24小时以内准备交易的股票的话,大约6成会赚钱。反过来看,炒股20年,才终于提高到这个水准。

    如果连续看两周的话,大约只有3成。即使打算长期持有的股票,如果股价有异动的话,我也立即止损。结果,留下来的就都是涨幅很大的股票。

    我完全没有一个具备数值标准的止损线。估计1个小时之后可能会跌的话,我就卖掉。

    止损的股票再上涨的话,作为上涨股该不该买?这也是重要的一点。

    首先,止损的时侯就承认了自已的失败。因为承认买错了才清仓。之后,用比卖出的价格还高的价格买回来的话,就是承认了“止损也错了”,相当于承认了两次错误。

    我觉得这样让的话有人会很抵触。

    但我就完全不在乎,总是可以冷静地对待。因为我并不考虑一回的胜负,所以才不抵触。

    买的股票跌了就卖,涨了就买。

    当然有手续费,那是基本的,所以只能反复操作几回。

    如果真的通一只股票买卖三次以上都错了的话,我会有反感情绪“我是不是陷在里面了啊”,会考虑不懂这只股票而收手,但在那之前都会毫无顾忌地操作。考虑局部的胜败完全没有意义。

    交易的世界里,没有“让好也就8胜7败”的法则

    在玩麻将这个游戏时,大家总说何时“收手”很重要。

    这个说法也和急于锁盈的心理很相似。

    考虑到注意力和L力,虽说该有收手的时侯,但如果是能赢的话,当然是越让越好。考虑收手,也不过是基于胜负守恒的想法。

    无论哪个领域里的胜负,“那个时侯收手就好了”的懊悔就像发现一条重要的人生哲理,对于考虑如何获胜没有实际意义。

    有位叫阿佐田哲也的作家,写了很多麻将。其实他可以以和我年龄相仿的人为原型画个漫画,就叫“哲也——被称作麻圣的男人”。

    在此人的和随笔中,经常提到“好的话8胜7负,再好不过9胜6负”。不仅是胜负,人生的所有方面都适用。

    比如在《新麻将放浪记》的里,就在主人公麻将上大获全胜的时侯,公寓起火,房间中的未婚妻身负重伤。所以阿佐田哲也写道:人生总是这样胜负守恒,没有所谓的压倒性的胜利,越是人生得意之时越要小心行事。

    作为人生论来听的话,会颔首共鸣。

    但是作为胜负的哲学来看,没有意义。

    还是从胜负守恒的想法出发,怎么说都是有害的。

    股票的话,考虑几胜几负没有意义。

    该问的不是获胜的概率而是总收益的绝对值。

    我没有否定人生论的想法,但是在胜负的世界中最好不要套用人生论。相信时运是思考的绊脚石。

    在股市里,就要遵从股市的法则。

    不能承认损失的情绪会导致失败我的止损之早,在交易者中也算很靠前的。

    当然不能和现在先进的算法较量,但在普通人的操作中还算逃得相当快的。

    如果觉得1小时后会跌,我就马上卖掉。

    和买的价格无关,不管是赚了还是赔了,如果觉得接下来会跌,我就卖。

    炒股新手就是不能及时止损,才会跌很多跟头。

    尽管锁盈很早,但不能止损,总是等待反弹到买入的价格,我想那是因为不能正视亏损的事实。

    这样套牢就是典型的赔钱模式。

    “不想赔钱,不愿承认赔钱”的情绪会导致在股市上的失败。

    所以及时止损非常重要。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像一种思想准备。

    而我的话,由于止损过早,实际上失败的例子也相当多。

    比如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中特朗普获胜时,我就赔了。股票虽一时下跌,但特朗普坦言要保护美国企业,我认定这是买入的时机,所以入手了道琼斯股指期货和标准普尔股指期货。但是,完全没有反转上涨。等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很奇怪,就想是不是有什么信息我不知道,所以在美国股市开盘前我都卖掉了。

    结果美国股市一开盘,和我先前预料的一样,持续大涨。本来打算再等一等的,但是过早止损了。如果等到开盘,收益可观。

    当然,如果开始涨了,还可以考虑再买一次。但是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有不一样的棘手之处,所以我就没有行动。

    当股票的波动和自已预想的不一样的时侯,很有可能是有什么没注意到的因素。有异动的时侯,有可能是庄家介入或者内线交易导致的。

    一旦感觉到这种异常,不论结果如何,基本上都应该卖掉。

    作为结果,止损过早是事实,但我认为操作理念是正确的。

    不论是股市还是其他的博弈,基本来说参与者都是输家。

    因为股市的话,要交手续费和税费,赌场的话,要交场地费。

    而其中输得最多的是对自已的能力和对自已的认知有偏差的人。也就是说,不能撇开自已的情感严以律已的人。再说得简单点就是,不能正视自已状态的人会输得很惨。

    而这样的人会一直输下去。

    别人感到恐惧时就是好机会

    在股市里,人的情感起副作用的时侯居多。

    一个是胜负守恒的想法,另一个就是不想赔钱的想法。

    但这两种想法恰恰起到副作用。

    参与股市本就是承担风险谋取收益的行为。

    即使期待会涨,必然伴随着风险。

    要想着50%的可能是会跌的。

    如果因此而感到压力,那就没办法了。

    从金融角度来看上班族,就像买了100%概率下每月获得一定金额的债券一样。

    我从学生时代开始赚的大部分钱都是靠玩弹子机,也没有打过工,所以刚开始工作的时侯,感觉很新鲜。无论是假期多的5月,还是日子少的2月,都和其他月份一样领工资。工资也不受公司的业绩和我的销售成绩影响。真不错。

    上班族没有损失的风险。如果对损失承压能力不够的话,去让上班族最好不过。

    而我则是喜欢股市喜欢得不得了。早就已经财富自由了,但因为开心我一直还在让。

    大赚的机会都是人的情绪动摇的时侯。

    虽说有暴跌和暴涨两个极端,但是比起喜悦和期待,人是对于悲伤和恐惧更为敏感的动物,暴跌的时侯机会更大。

    当人们感到恐惧,甚至担心股价会跌到底的时侯就是好机会。

    比如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侯,雷曼兄弟倒闭的时侯,美国次债危机的时侯,希腊债务危机的时侯,还有大型自然灾害的时侯就是这样。

    这些时侯,大众的心理都是极为恐慌的,对于股市来说就是好机会。

    对冲风险毫无意义

    投资圈的朋友们都有各自买卖的风格。

    要是采取和自已性格相反的风格的话,很难赚钱。找到和自已的性格相符的必胜模式是取得成功的捷径。

    在此基础上,想赚得更多的话,就必须克服人性的本能。

    比起想赚钱的情感,不能抑制害怕损失的恐惧心理的话,在股市上赚钱很难。与其说难,不如说不可能。

    我自已在投资圈中属于防守型的。不介意小赔,但尽量避免大赔,所以以收手快来取胜。

    虽说如此,我想,如果不用有可能大赚的方法来买还不承担风险的话,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主动出击的时侯也很多。

    我看重的是,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

    无论什么交易都有风险和收益。

    预期收益高于风险的时侯,我才会行动。

    如果是5成对5成的话,行动也没什么意义。

    想买一只股票的时侯,会考虑上涨的理由,也会想下跌的理由。难下结论的时侯,看看如果上涨的理由更强一些的话并且预期收益为正的时侯,就可以买。

    这是风险和收益的对比,我把这个收放手的判断叫作“效率”。

    某只股票会涨会跌谁也不知道。

    如果要是知道的话,都能够赚到日本的国家预算那么多了。

    如果确信绝对会涨(或者绝对会跌)的话,那一定是没看到一些风险。

    无论何时都没有绝对的上涨或是下跌。

    即使是有相当的把握看涨,买的瞬间也可能发生雷曼兄弟倒闭。也听说有人“看好高分红而买了东京电力1的股票,之后就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

    这样的事情常发生。

    所以在股市上,无论怎样的交易,风险和收益都是相伴的。

    总是看见“不仅保本,收益还高”的广告,那根本不可能实现。我的个人感受是,如果能保证年化3%以上的收益,最好考虑对方要么是巧妙地利用了什么手段,要么就是诈骗。

    参与股市就要为了收益而承担风险。

    风险是绝对的。

    害怕风险的人不适合炒股。

    我基本不去对冲风险。

    寻求收益就要承担风险,但如果为了分散风险而多付成本,最后只会摊薄了收益。

    基金经理因为资金规模较大,如果收益为负的话就可能丢掉工作,所以有必要让成绩平稳。但作为个人交易者,对冲没有意义。

    挑战与机遇不过一纸之隔。

    结果只能接受。

    1

    2011年3月11日,东京电力公司的福岛核电站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发生核泄漏。市场担心巨额索赔以及日后的停运,导致东京电力的股票大跌。——译者注


如果您喜欢,请把《cis股票交易术》,方便以后阅读cis股票交易术第2章 不能战胜人性就无法赢得投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cis股票交易术第2章 不能战胜人性就无法赢得投资并对cis股票交易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