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假中找真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捡漏不捡钱 本章:第002章 假中找真

    天光透亮。

    旧货市场字画区。

    沈愈一边吃着手中小笼包,一边饶有兴致的端详柳氏书摊前挂着的纸质万年历。

    说是书摊,其实是个杂项摊。

    一块巨大的红绒布上摆着大大小小数百件古玩。

    玉石古钱、卷轴册页。

    陶瓷印章,文玩珠串。

    旧书善本,金银铜器。

    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但令人奇怪的是,摊子的生意不怎么好。

    除了沈愈这个潜在买家外,摊前只有那么两三个买家驻足观望。

    甚至不能称之为买家,因为往往看几眼就满脸失望的摇头散去,没有任何要蹲下来细看的意思。

    具体缘由也不复杂,摊上的古玩乃是一水的新、残、破。

    用古玩行话讲就是一眼假,根本不值得在此浪费时间。

    摊主老柳是个有些谢顶的中年人,此刻正聚精会神的听着一台老式砖头收音机。

    里面播放的是长篇评书《隋唐演义》。

    这一集沈愈听过,属于原著中较为精彩的桥段:岳王府秦琼会李靖,齐国远灯会解诗谜。

    因为听的入迷,老柳根本无心招揽生意,当他听到大忽悠齐国远吃元宵非但不给钱还把人家碗里的铜钱当彩头拿走时,乐的直拍大腿。

    沈愈将最后一口包子塞进嘴里后,也跟着笑了笑。

    到不是觉得评书里的人物好笑,沈愈脸上的笑容是为了自己。

    因为他感觉自己今天怕是要捡漏了。

    还是个难以想象的大漏。

    沈愈看中的物件是一幅字画。

    画为立轴,绢本设色,被老柳当破烂一般随意丢在摊子某处角落里。

    在已经打开的卷首处可见四句题画诗: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

    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

    诗是北宋王安石写的,不是很出名。

    但这首看似普通的古诗出现在一幅绢本画上,却是让沈愈的心脏顿时急速跳动起来。

    无它,在这首诗写成后的一百多年,南宋宁宗皇帝将这首五言绝句题在了一幅堪称无价之宝的传世名画上。

    就是南宋四家之一,马远的《踏歌图》。

    《踏歌图》真迹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出现在老柳摊子上的这幅字画自然不可能是真迹,沈愈这点还是清楚的。

    并且此画也没有真迹上的御书之宝印以及赐王都提举的小字。

    只在诗的左下角铃有一枚白石翁的方印。

    这幅画准确的说是一件古代名人摹本。

    柳暗花明又一村,刚才那方青田石印章没有成交,没想到竟在老柳摊子上碰到这么一幅古画摹本。

    老柳字画瓷器,玉石杂项,文玩手串可说什么都懂,却什么也不精,若不然也不至于在古玩行厮混十几年依旧只能摆个小摊。

    不过此画我还得好好鉴定一番,老柳看似对谁都客客气气,但几个月相处下来,此人也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物,务必要小心再小心!

    这时,《隋唐演义》评书进入短暂的插播广告时间,老柳拿起搪瓷缸子喝了口水后就将视线转向了沈愈。

    小沈啊,刚才吃了你给我买的包子还是觉得饿。这样,你给我看会摊子,我再买点吃的去,很快的,去去就回。

    沈愈捂着耳朵苦笑一声:柳哥,我的听力没问题,你不必喊这么大声,你去你的,摊子我肯定会给你看好。

    要是碰上来买古玩的,我知道价的就卖,若是不知价格,那就先拖住对方尽可能的等你回来,这样你总该放心了吧

    聪明,小沈你的眼力与阅历比同龄人高出太多,不愧是沈老爷子的后人,好了,哥哥我走先。

    说罢,老柳在木制钱箱里取出几张零钞快步朝街外跑去。

    现在市场内的人很少,可说根本就没什么人,沈愈索性转身再次观起画来。

    从面前这幅画的纸质与题诗来看,沈愈推断此画很可能是一位明代宗师级画家的临摹作品。

    给沈愈信心的除了卷首的书法外,更在于白石翁这方白文印。

    白石翁三个字出现在字画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画大师齐白石。

    但实际上这枚钤印主人的名气比起白石老人来还要大上许多。

    白石翁是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明四家之首,有明画第一人之称,沈周,沈启南的晚号。

    沈周在画史上鼎鼎有名,只是现代人对其并不算很熟悉,甚至比不过他三位弟子的名气大。

    与他学习绘画与书法的三位弟子分别是:唐寅(唐伯虎),文徵明(文征明),祝允明(祝枝山)。

    这三人以江南四大才子的名号在各种明代古装影视剧中频繁出现,可说是家喻户晓。

    沈愈将手在裤子上擦了擦,又从兜里取出一只纯棉质的白手套,戴好后才稍稍展开了一点画纸。

    这次白石翁的印章更为清晰起来。

    没错,从笔法到印章大小,都与沈周其它真迹上见到的一样。

    沈愈啊沈愈,这次你怕是真的捡到大漏了。

    对于沈周这位本家,沈愈是再了解不过了。

    他打小随祖父学画,沈周的名作不知道临摹过多少。

    沈周,实打实的明画第一人。

    他开创的吴门画派上承宋元,下启明清,博采众家之长,总览唐、宋、元三朝山水名家之精髓,直接为明清绘画奠定了磐石般的基础。

    并且沈周为人忠厚孝顺,淡泊名利,在人品上无可指摘,所以这位老先生在整个明朝都属于无可争议,人人敬仰的顶流巨星。

    所有的明代书画名家包括唐寅、文徵明、祝枝山,仇英、陈淳、徐渭、张宏、董其昌,陈洪绶等等都得老老实实的排在他老人家的后面。

    直白的讲,沈周的画在古玩市场上就是钱,很多的钱,无数的钱。

    呼……

    重重吐出一口浊气,沈愈心中仿佛燃起了一团炽热的火焰,将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你好,你能不能动一下,我想看看这幅画呢。就在沈愈刚要将画展开时,一个悦耳的女声突然在他耳边响了起来。

    沈愈闻声转头望去,只见身侧一米开外伫立着一位身着浅蓝色职场装的女子,其美貌令人眼前一亮。

    身材圆润与高挑兼具,并且整个人透着一种成熟美。

    脸上稍稍化了一层淡妆,使其本来就白皙的肤色愈发显得细腻而光滑。得体的衣着搭配黑色亮面高跟鞋,让她整个人散发出一股妩媚动人的高雅气质。

    此刻的她抿着唇瓣,正用一双水汪汪的妙目看着沈愈。

    艳而不妖,媚而不俗,实打实的大美女一个。

    沈愈纳闷的问:你在跟我说话

    女人用纤纤玉手指着《踏歌图》摹本,笑着重复了一句:是啊,你能动一下吗我想看看这幅画,你挡着我,我没办法看的。

    说罢,她一双美目再次紧紧盯着沈愈,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好似想要在沈愈嘴中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可惜让她失望了,沈愈眉头微皱,毫不犹豫地摇摇头,然后吐出两个字:不能!

    额,为什么啊女人抿了抿嘴,虽然依然在笑,可那笑容明显变得有些僵硬,眼神中也透露出尴尬和不解。

    沈愈心中奇道:这是古董街,不是菜市场买白菜,岂能说让就让这么简单的道理还需要问

    市场上,沈周随便一幅疑作都是几百万的价格。

    流传有序可以确定为真迹的往往是上千万。

    拍出四五千万的也有不少。

    其中的精品名作更是可以拍出九位数的天价,比如《松窗高士》立轴图最终以1.52亿元落锤。

    另外一幅《送行手卷》也以1.48亿的价格成交。

    这幅《踏歌图》摹本纵是无名之辈临摹后再请沈周题诗盖章,至少也是七位数的大漏。

    若真是运气爆棚碰到了沈周亲手绘制的摹本,价值千万也说不定。

    沈愈最烦这种自诩长得漂亮就要求别人怎样怎样的人,我又不认识你,凭什么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小影,人家这位小友说得对,他先来的,就得人家先看,难道你连先来后到的道理都不懂了吗

    小伙子,老头子我也冒昧问一句,你是不是觉得你怀中这幅画是一张古人真迹提醒你一句,这很可能是一幅摹本。

    斥责美貌女子,并对沈愈出声询问的是一位精神矍铄,气度不凡的长须老者。

    他年纪在七十岁上下,个头不算很高,穿着也很普通,就是普通的汗衫搭配布鞋,但老者站在摊子前却好似有种山岳般的沉稳。

    看两人的长相,很可能是孙女与祖父的关系。

    面对老人,沈愈自然不能蹲着说话了,他恭敬地说道:不瞒您老,晚辈对于这张画的真伪并无看重,因为晚辈志不在捡漏发财。

    而且于我而言,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与其存在的时间长短并无太大关联。

    即便这幅画是昨日所作,只要它能契合我的心意,那我便会心生喜爱,甚至会不惜高价将其购下收藏。

    哦听闻沈愈这番言论,老人显然有些诧异,他微微眯起眼睛,再度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了一番沈愈,心中暗自思忖:这年轻人倒是别具一格。

    凝视沈愈片刻后,他突然欣慰地点点头,脸上更是露出赞许之色:好啊,年纪轻轻却能有这般好心态,着实难能可贵。

    当下的一些有钱人收藏古董,往往急功近利,瞧见一幅古人真迹,便如同鲨鱼见血般一拥而上,全然不顾其好坏优劣、价值几何,只管挥金如土。

    致使如今的收藏市场乌烟瘴气,仿佛成了富人的专属的游戏场,而那些真正懂收藏、热爱收藏,却囊中羞涩的藏友,根本难以购得什么好物件。

    你年纪轻轻,心态上佳,眼力亦不错,若你能如此持之以恒,日后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好,你慢慢看,小影,咱们去别处逛逛。

    叫做小影的女子被祖父提醒方才缓过神来,她贝齿轻咬红唇,走的时候深深看了沈愈一眼,好似要将沈愈模样深深记在脑中。

    沈愈见此,恶作剧式的冲其做了个鬼脸,气的女子粉面一红,又恨恨的跺了跺脚这才随祖父离去。

    高跟鞋踏地的哒哒声不断响起,好似脚下踩得是沈愈一般。

    沈愈见此笑笑。

    实话实说,他刚才的话纯属是在瞎掰。

    笑话,不为了钱,他会大热天的在这里蹲着

    空调屋不比这地舒服!

    并且,沈愈对老者的话也不完全认同。

    古董这东西价高者得其实没什么毛病,古董越值钱那得到它的人才会更加珍惜,从保护古董的角度讲也是一种好处。

    因为容易得到的东西从不被珍惜,只有钱花的他肉疼,他才会重视。

    很简单的讲,一枚铜钱与一件永宣青花摆在一个收藏者面前,他肯定把永宣青花当作宝贝供着轻易不肯示人。

    而铜钱丢了就丢了,送人就送人,无所谓的。

    为什么便宜呗!

    这时,老柳正好拎着一套煎饼果子回来,他望着前面祖孙俩的背影对沈愈问,怎么你们认识

    沈愈摇头笑道:不认识。

    老柳咬了一大口煎饼果子,还想与沈愈聊几句,只是还没等他开口,收音机就传来了评书开播的提示,老柳赶紧侧耳去听生怕漏掉某个精彩桥段。

    沈愈见老柳痴迷评书的样子,也乐的他不来打扰自己。

    此时,若说沈愈还有一点疑惑的话那就是不知道老柳是怎么得到这幅沈周摹本的。

    也不怪沈愈疑惑,纸寿千年,绢本减半。

    《踏歌图》这种绢本画能流传数百上千年往往需要历任藏家精心保管,并经过多次装裱才能正常的保存下来,不然的话早就烂成一堆渣了。

    一般来说类似这种精品画当是流传有序的,这么好的画猛的出现在老柳这个小杂摊上确实让沈愈有些想不明白。

    难道老柳去掏老宅子了

    哎,不想了,反正这画马上就是自己的了,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研究。

    在老柳摊子上捡漏,沈愈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一来,老柳平时没少赚他的钱。

    二来,此画他不买,别人也会买走。

    沈愈也决定买下此画后给老柳一些补偿,比如顺便将那枚破烂般的青田石印章也买下来带走。

    客户不要也没关系,丢在店里慢慢出售就是了。

    觉得已经考虑周全,沈愈深吸一口气将画缓缓展开了。

    与此同时,原本在大口咀嚼食物的老柳,手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轻轻抖了一下。

    为了掩饰自己,他连忙朝摊子上的纸质万年历看了过去。

    上面这样写到:

    2012年7月22日。

    壬辰年六月初四。

    宜:嫁娶、纳财、出行、挂匾、开市、入宅。

    忌:无


如果您喜欢,请把《古玩之金瞳鉴宝》,方便以后阅读古玩之金瞳鉴宝第002章 假中找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古玩之金瞳鉴宝第002章 假中找真并对古玩之金瞳鉴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